药师在quot药源性疾病quot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经过全社会多年的努力,大家对如何识别假药、劣药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假劣药危害身体健康,但对由于各种原因(如治病心切自行购药、服药依从性差、医生不合理用药等)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知之甚少。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既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或错用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依据进行分类,有以下几种。
1、药理作用相关类
用药剂量决定病变损伤的严重程度,停止用药或减小剂量则能部分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2、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
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此外,各种能抑制免疫反应的抗癌药、糖皮质激素等,也能促进二重感染。本类疾病可以预测。
3、与化学刺激相关类
药品的化学刺激作用决定于药物及赋形剂的化学性质,化学刺激的严重程度则与药物浓度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预测本类疾病。
4、与给药方式相关类
这是一类因药物特定方法而引起的疾病,其发生决定于药物剂型的物理性质和给药方式,与制剂成分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性质无关。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则可不发生。如植入药物引起的周围组织炎症或纤维化,口服药片卡在咽喉部,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所致血管栓塞,注射液污染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等。
5、与撤药相关类
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这类疾病与给药时程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常见于那些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或有反跳现象的药物。例如苯二氮卓类、阿片类、β-受体阻断剂及可乐定等。
6、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
本类疾病的特点是具有家族遗传性,难以预测。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停止时间延长等。
7、与药物过敏相关类
本类疾病均与免疫应答的活化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与剂量大小无关,是难于预测的。这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8、与基因毒性相关类
有些药物可损伤人类基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如己烯雌酚、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右旋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康复龙)等可致癌;孕妇服用己烯雌酚、氯丙嗪、甲氨蝶呤、白消胺、安定、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四环素及糖皮质激素等,可致婴儿先天畸形。
药物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对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作为药师,如何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交代特殊药物或剂型的服用要求
例如,1.硝酸甘油片,属舌下给药的片剂,不可吞服,且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在大便前给药,可预防发作2、混悬剂使用前需摇匀3、磺胺类药物易在尿道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尿痛等,可服用时大量饮水等。
(二)特殊人群如老年、婴幼儿、孕妇用药问题
1.老年人用药剂量要根据老年人药动学的特点,适当调整剂量或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应力求个体化
2.婴幼儿用药更应注意药物的特点,例如,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阿苯达唑;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四环素;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
3.孕妇用药应注意妊娠禁忌,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考虑对婴儿的影响,例如服用红霉素时应停止母乳
(三)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必要时可提示病人服药时间隔一定时间,不合理的用药,应请医师改用其他药物。例如,卡那霉素与速尿不宜同用,林可霉素类不宜与大环内酯类合用,头孢曲松不宜与钙剂合用等
(四)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问题
1.对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如安定),应提醒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2.服用使尿液、粪便染色的药物,如维生素b2使尿液呈黄绿色,利福平使排泄物呈橘红色,枸橼酸铋钾使粪便呈黑色等,必须告知患者,以免引起疑虑
3.服用抗组胺的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时,应嘱咐病人不宜操作机械、驾驶汽车等
4.向病人介绍一些特殊药物的保管和使用知识也很必要,例如栓剂要防热;生物制剂要冷藏,复方甘草片要防潮
5、对于需饭前、饭后、空腹、睡前、间隔服用的药物要交代清楚
6.抗高血压、抗糖尿病药等,需长期服用,不可间断。此外,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及心痛定等,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心绞痛加剧,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抗癫痫药,如鲁米那及苯妥英钠等。若突然停药,可造成情绪激动、失眠、焦虑、惊厥、抽搐和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抗甲状腺药,他巴唑、甲亢平等,若突然停药可致甲状腺危象及反跳性血液高凝状态。
7.缓、控释制剂必须整片(粒)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后服用,以免剂量突释后药效过强或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8、需首剂加倍(如阿奇霉素、替硝唑)或首剂减量(如哌唑嗪、美托洛尔)的药物需告知患者。
9.某些药物(如地高辛、华法林等)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或者在体内代谢较慢,需严格控制剂量,否则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10、交待用药饮食注意事项
A以下药品要交待用药期间禁酒:甲硝唑、头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造成乙醛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阿司匹林用药饮酒可增加胃出血风险;对乙酰氨基酚用药饮酒可增加肝衰竭风险.除此之外,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抗痛风药等服用期间也应禁酒。
B、服用钙补充剂:忌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苋菜、竹笋等,因草酸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C、以下药品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比如①胺碘酮②环孢素。③非洛地平④阿托伐他汀
D、以下药物服用期间忌喝奶制品: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硫酸亚铁、阿仑膦酸钠等服用期间喝奶制品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E、服用苦味健胃药:忌吃糖或甜食,因为糖会掩盖药物的苦味、降低药效。
F、服用解表发汗的中药:忌食醋,因为醋有收敛作用,能促进人体毛孔收缩,影响发汗解表的作用,削弱这类药的效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tanisfishing.com/mkyf/8659.html